Ads

作者:王维朝代:唐代

王维 - 画 - 原文

画的全文是什么? 王维画txt在线预览

远看山有色,近听水无声。
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

王维 - 画 - 作者及朝代等信息

问题:画的作者是谁?

答案:画的作者是王维, 王维除了将进酒,还有其它作品,如: 山居秋暝; 使至塞上;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; 送元二使安西; 竹里馆;

问题:画是哪个朝代的作品?

答案:画是唐代创造的

基本信息描述更多
作者王维更多王维文章
朝代唐代更多唐代作品

王维 - 画 - 译文

画翻译及解析 画白话文

远看高山色彩明亮,走到近处却听不到水的声音。
春天过去花仍在争奇斗艳,人走近鸟却没有被惊动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沛霖等编,小学语文古诗讲解,新蕾出版社,1986.07,第165-166页

王维 - 画 - 词语解释

画重点词语解释, 画难点解释

词语词语解释
色:颜色,也有景色之意。
惊:吃惊,害怕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沛霖等编,小学语文古诗讲解,新蕾出版社,1986.07,第165-166页

王维 - 画 - 赏析

画内容赏析, 画修辞手法赏析

  此诗描写的是自然景物,赞叹的却是一幅画。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,流水无声;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,鸟不怕人。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。全诗对仗工整,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,使其节奏清晰,平仄分明,韵味十足,读着琅琅上口。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,其实正是暗中设谜,写出了画的特点。

  “远看山有色”远山含笑,有色便是好山,何为有色?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,寒色苍苍亦是佳色,奇傀峭拔也是异色,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,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。此乃是“静境”,静境之美出乎首句,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。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,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。取消了浮躁者的欣赏美的资格。在这里,任何的浮躁都不行,有的只是心静如水.但不是死水而是活水.你看画中有水呢?一汪春水有着挡不住的盛情倾泻而出,一种流动之美跳跃于诗人的眼中。

  “近听水无声”源头活水本是“动境”,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,宁静致远.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.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.是什么如此神奇?静的如此让人难以放弃去一探究竟,这样,我们就会接近此诗此画,这样心神和山水便靠近了。一切的妙处只是因为“无声”,无声是一种美。王羲之的诗中有“在山阴道上行,如在镜中游”,便也是这种美。有声无声都溶在一起,完美的天籁之声!庄子所提的“天籁”之声就是如此,当“天籁”与“人籁”“地籁”一起时,便共同构成一个常人无法言语的自然之声。

  “春去花还在,人来鸟不惊。”花儿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的开放,并最终将自己的生命燃烧般的开到最美。美到极致后,飘然而去。但此中花儿不谢,只因在画中。不仅仅是如此,写的近近是画中的花,是春尽之时,花儿尽逝,无处得美而伤怀的感触在里面。鸟儿不惊,不知青春已尽,岁月已逝。徒留下多少悔恨。

  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,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,但那种梦想只是在人的心灵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中我们才能够想起。但不可得已是事实,诗人唯有带着淡淡的幽思去寻觅世间最后的能够寄托情怀的东西。人已去,空留花,鸟未惊,人又来,没有永恒的美丽,而一切的美丽都将隐于虚幻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王沛霖等编,小学语文古诗讲解,新蕾出版社,1986.07,第165-166页
2、 《闽南方言与文化》编委会编,闽南方言与文化 教师教学参考手册 幼儿园、小学低年级、中年级部分,厦门音像出版社,2009.12,第67页
3、 谷鸣 季东主编,小学生古诗欣赏辞典,宁波出版社,1998年09月第1版,第362页

王维 - 画 - 创作背景

画写作背景, 画历史背景是什么? 画写作时间及背景

问题:画写于何时?

答案:画写于唐代

  此诗为诗人赞画之作。关于这首诗的作者,有多种说法。一说是唐代王维所作,但在王维的作品,或在《全唐诗》都没有此诗;一说是原为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《金刚经》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;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,如上海市一年级小学语文等教材中编入此诗时,作者一栏里即是“宋·佚名”。

参考资料:

1、 徐林旗主编,中华古诗词精选,中国纺织出版社,2014.04,第116页
2、 上海市中小学(幼儿园)课程改革委员会, 九年义务课本语文一年级第一学期(第4版)[M]上海:上海教育出版社,2007.第20页
广告位